廣州一大型茶葉批發(fā)市場部分商戶近期競相購買一款高價普洱茶,隨后茶葉價格暴跌,買賣雙方發(fā)生糾紛,涉及近200名茶商,登記合同金額超2億元。目前,部分經銷商已與賣方簽署和解協(xié)議。
近些年,類似“炒茶”事件層出不窮,有些茶商承諾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購,但卻無法兌現(xiàn),最終爆雷。
“炒茶”頻爆雷
涉案金額動輒上億元
近日,一家名為“廣州昌世茶茶業(yè)”的公司發(fā)布了一款名為“昌世雄峰”的普洱茶產品,價格高達每提(茶葉計量單位,每提約2.5千克)約5萬元,眾多商戶熱炒追逐。但該產品隨后價格突然暴跌至每提不到萬元,由此引發(fā)糾紛。
據(jù)事發(fā)地廣州市荔灣區(qū)石圍塘街道辦介紹,此事涉及193家茶葉經銷商,以合同金額計算超2億元。截至2023年12月19日,191家茶葉經銷商與昌世茶簽署了和解協(xié)議,并已結清相關款項。
加盟昌世茶的經銷商劉某說,三個月前從朋友圈看到昌世茶廣告后加盟購進,剛開始一進一出還能掙錢。最后一次以48500元的單價進了5提“昌世雄峰”,當天晚上就跌到8000塊/提,“跌得太厲害,失去信心了。我們現(xiàn)在是以打折的方式退貨退錢,之前掙的錢全搭進去了?!?/p>
在這起事件之外,近年來,國內“理財茶”“金融茶”頻現(xiàn)爆雷。有廣州市民反映,2023年4月接觸到一家名為“廣東茶有益茶業(yè)”的公司,業(yè)務員向其推銷“具有理財價值”的茶葉產品,并承諾30天之后將由公司回購。
剛開始,這款茶葉的回購價格幾乎每天都在增長??僧斖顿Y者再花重金購入這款茶葉時,卻在2023年6月的某天突然被業(yè)務員告知“公司沒錢,不會再回購茶葉”。此時,投資者們才意識到被套牢了,手中購買的茶葉根本不值三四萬元一提的價格。之后,該公司在其微信公號上發(fā)布通知稱,公司負責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并推進賠償和解工作。
荔灣區(qū)處非辦近日通報的相關涉案案例也顯示,某茶葉公司開發(fā)“炒茶”微信小程序和手機應用軟件,消費者注冊后在平臺通過買賣茶葉的差價獲得收益。該平臺未經有關部門許可,成交信息采集來源不明,涉嫌提供“炒茶”平臺,為“金融茶”炒作推波助瀾,可能促成茶商聯(lián)合做局,操縱吸納投資者乃至茶葉收藏買家資金,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023年10月,福州市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也向市場發(fā)布“金融茶”“理財茶”交易風險,提示個別茶企打著銷售茶葉的名義,向消費者銷售茶葉但不交付實物,承諾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購。這類“金融茶”“理財茶”的業(yè)務模式脫離商品交易實質,由正常銷售行為演變?yōu)橐环N追求高額回報的投資理財行為,隱藏較大風險隱患,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茶企工作人員在一展會上展示茶葉。資料照片,圖文無關
炒茶之風難禁
“擊鼓傳花”積聚風險
記者采訪了解到,“炒茶”并非新鮮事,此前已經有過多輪“炒茶”爆雷事件,一些投資者并非不知道“金融茶”“理財茶”熱炒背后的邏輯與風險,只是秉持“風浪越大魚越貴”的險中求富觀念,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當下盛行的“金融茶”莊家有一套常規(guī)手法:首先是隆重推出新品牌,鼓吹其稀缺性和市場前景。比如廠家通過豪華的門店裝修、高調的開業(yè)慶典、高端的品鑒活動等方式,一方面彰顯企業(yè)的雄厚實力,另一方面極力宣傳某款茶葉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通過造勢、捂盤限量投入市場。
然后是營造茶葉漲價的假象。廣州茶葉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張偉說,企業(yè)業(yè)務員會抓住各種機會將潛在客戶拉進一個個微信群,然后安排人員按一定節(jié)奏不斷加價收貨或者賣貨,形成漲價的假象,帶動更多人爭相購買。
最后是高位拋盤割韭菜,提現(xiàn)走人,再制造或尋找下一個風口錨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擊鼓傳花騙局。莊家做局,營造價格看漲的氛圍,讓投資者在前期嘗到甜頭。等到投資者投入越來越多,最后突然收網甩盤,泡沫被戳穿?!睆垈フf。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間,但它的價值并不會在短期內如過山車般大漲大落。張偉說:“像這種幾天內就有大幾萬元跌幅的,其本質是金融游戲,已經跟茶葉無關了,甚至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行為?!?/p>
非法集資是指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guī)定,以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非法集資具有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四個特征要件,包含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兩個罪名。
北京德和衡(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吳偉標表示,所謂“利誘性”,指的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這是諸多“金融茶”爆雷事件被判定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關鍵因素,如果做局者在前述基礎上還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則可能構成更為嚴重的集資詐騙罪。
劉某說,以往炒茶周期往往以半年或者數(shù)年計,“只是沒想到昌世茶能在短短幾天里價格驟跌?!?/span>當?shù)亟值栏刹勘硎?,雖然此前街道與行業(yè)協(xié)會也做過普法宣傳和風險提醒,但投機者對暗藏風險熟視無睹,終至爆雷。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炒茶莊家拿錢,風險留給了社會。“有的炒茶客是房子抵押了、信用卡刷爆了、親戚朋友的錢也借完了,一夜之間傾家蕩產,隱患很大。”
在潮州鳳凰單叢茶核心產區(qū)鳳凰鎮(zhèn),由當?shù)乩险蘅樃脑於傻拿袼逓榭腿藴蕚淞藳_泡工夫茶的休閑空間。資料照片,圖文無關
加強監(jiān)管
嚴厲打擊“炒茶”
記者了解到,“昌世茶”事件中除了一些茶商參與其中,還有相當數(shù)量熱錢涌入。有熟悉情況的民警告訴記者,“炒茶”屢屢叫停而不得停、屢屢喊打而不得止,一旦有人搞出炒作題材,閑散資金就會大量涌入。
受訪人士建議,嚴格市場規(guī)范,針對“天價茶”出臺監(jiān)管措施。針對目前監(jiān)管存在的漏洞,可通過調研走訪茶葉市場經營主體,廣泛征集意見、管制“天價茶”,維護茶葉市場的公平、透明、穩(wěn)定,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吳偉標建議,政府部門要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炒茶”。地方政府要聯(lián)動職能部門和屬地管理部門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線下加強日常排查、巡查,線上主動出擊,強化問題線索的發(fā)現(xiàn)和處置,依法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嚴禁市場操縱和欺詐行為。
張偉認為,類似的“金融茶”產品一發(fā)布,行內人就看得出來里面的門道。監(jiān)管部門應鼓勵線索舉報,在剛剛出現(xiàn)苗頭的時候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一旦發(fā)現(xiàn)違法行為后,應該依法對不法分子加大懲罰力度。
荔灣區(qū)處非辦、區(qū)公安分局、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及廣州金融風險監(jiān)測防控中心提醒,公眾品鑒、收藏茶葉時,應聚焦茶文化和茶本身的價值,拒絕“金融茶”投機活動,防范非法集資風險;切記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要警惕打著“保本”“高收益”旗號的任何形式的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