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球多地的養(yǎng)老基金和有國家背景的投資者齊聚新加坡米爾肯論壇(Milken Forum),傳遞了一條令人警醒的訊息:私募市場輕松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
從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到Texas Municipal Retirement System (TMRS),資產配置者正在重新評估私募市場的資本部署策略。
TMRS首席投資官Yup Kim表示,在經歷了15年的超額回報后,未來的形勢顯得復雜地多。他警告稱,投資者需要新的策略和更精準的執(zhí)行才能維持業(yè)績。
“用昨天的辦法應對明天,無法讓你獲得理想的結果,”Kim周三在米爾肯研究院亞洲峰會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表示。
對眾多有限合伙人 —— 包括養(yǎng)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家族理財室 —— 而言,2025年可謂挑戰(zhàn)重重。關稅與貿易摩擦引發(fā)的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了流動性需求,而私募股權募資高峰還是短短四年前的事。承諾的回報停滯不前,導致賬面利潤被凍結交易所困。
它們的資本大部分仍鎖定在流動性充裕周期期間做出的看漲押注中。Kim指出,2021年可能是“糟糕的投資年份”,其特征是支付過高和過度冒險。他補充說,2025年底部分私募市場可能重蹈覆轍,并舉例人工智能領域,稱其估值可能太高。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顧問Jeffrey Jaensubhakij談到了長期困擾亞洲投資者的現(xiàn)象:盡管地區(qū)經濟增長,但卻并不一定總是演變?yōu)樗侥际袌龅某罕憩F(xiàn)。
“私募估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開市場,”他在周四的第二場小組討論中指出?!耙虼藖喼匏侥脊蓹嗳悦媾R困境?!?/p>
Jaensubhakij補充道,公開市場需持續(xù)數(shù)年向好,才能使退出估值達到私募股權公司追加投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