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久草,四虎永久在线精品,二区免费视频,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黄网在线免费观看,美女露全身永久免费网站,色婷婷六月桃花综合影院

重走紅色印跡|東莞工農武裝革命旗幟飄揚

從高空鳥瞰東莞這片紅色熱土,視線離開奔流不息的東江,轉而凝視靜靜流淌的寒溪河畔。南國初春,姹紫嫣紅,生機勃勃。沿著寒溪河一側道路行至常平鎮(zhèn)橋梓村,駛入大圍路,在紫荊花盛開處,可見一座嶺南風格建筑,青磚鑊耳,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周淑彬站在門口,準備為來訪者做講解。

■東寶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舊址

“這里是東寶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舊址?!弊鳛闃蜩鞔逯苁献陟舾锩f址講解員,周淑彬對發(fā)生在這里的故事諳熟于心。1927年11月,東寶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東寶地區(qū)的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

人物檔案

趙自選:1901年生,湖南瀏陽人。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大元帥府鐵甲車隊教官、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軍事訓練總隊長、中共中央南方局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廣東省委委員。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任廣州蘇維埃政府代理土地委員。1928年任海陸豐農民自衛(wèi)軍總指揮,同年5月在戰(zhàn)斗中犧牲。

蔡如平:1888年生于東莞長安霄邊村,1924年由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共黨員,成為東莞第一批共產黨員之一。1925年5月任東莞縣農民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長。1927年重組中共東莞縣委,任縣委書記,迅速整頓組織,建立工農武裝,同年10月當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11月任東寶工農革命武裝總指揮部總指揮,策劃武裝暴動。1941年,組織“青年抗日大同盟”,配合游擊隊打擊日本侵略者。1948年逝世。1957年被東莞縣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東寶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舊址內部陳列

農民運動風起云涌

日前,記者來到橋梓村周氏宗祠革命舊址,鐫刻有“光緒”字樣的屋脊,已歷經百年風雨。進入橋梓村時,可見沿途紫荊花盛開,人們安居樂業(yè)。行走于祠堂內,卻是一派“風雷激蕩”。

時針撥回到1925年。東莞農民運動風起云涌。

屋廈鄉(xiāng)(由橋梓、崗梓、蘇坑、塘角和下墟村組成)地處東莞東部,這里之所以能成為東寶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所在地,與其毗鄰鐵路的區(qū)位優(yōu)勢,以及當地蓬勃發(fā)展的農會運動密切相關。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期間,屋廈鄉(xiāng)連通寒溪河,地處廣九鐵路中段,河道縱橫交錯,山丘連綿起伏,戰(zhàn)略位置重要。鄉(xiāng)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農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周氏宗祠革命舊址也是屋廈農民協(xié)會舊址?!睒蜩鞔妩h委副書記周國良說,“這里商貿發(fā)達,村里人見識廣闊,革命基礎深厚?!?/p>

1925年4月20日,東莞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太平鎮(zhèn)召開,宣布成立東莞縣農民協(xié)會。中共黨員蔡如平任東莞縣農民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長。至1926年底,全縣有農民協(xié)會會員近10萬人,農民自衛(wèi)軍5000多人,成為廣東農民運動的先進地區(qū)??h農民協(xié)會領導農民反抗地主豪紳的壓迫和剝削,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建立農民自衛(wèi)軍,打擊土匪和反動民團,維護農民群眾利益,支援國民革命軍東征等。

據周國良介紹,1925年,屋廈農會在廣東省、東莞縣風起云涌的農民運動興起的大時代背景下成立。屋廈農會是當時東莞最有影響的農會之一,會員300多人,群眾革命基礎非常好。

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東莞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共產黨轉入地下活動。1927年夏,中共廣東區(qū)委派蔡如平、莫萃華返回東莞,恢復和健全東莞黨組織。同年初秋,蔡如平召集隱蔽各地的共產黨員,重新成立黨的領導機構——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設在了常平橋梓周氏宗祠,這里也因此成了中共東莞縣委機關的“紅色祖屋”。

“這是大革命失敗后至土地革命戰(zhàn)爭初期,東莞黨組織隱蔽活動的重要地方之一——屋廈鄉(xiāng)橋梓村舊巷。革命者曾在這里進行革命活動?!敝苁绫蛑钢粡埌l(fā)黃的老照片說。

1927年11月,在這座看似不起眼的鄉(xiāng)村宗祠內,東寶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東寶地區(qū)的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

工農革命軍旗幟飄揚

從農民自衛(wèi)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到打出工農革命軍“旗幟”,中國共產黨帶領東莞人民進入到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新篇章。

1927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廣東省委在香港召開聯(lián)席會議。中共東莞縣委書記蔡如平出席會議。從香港返回東莞后,蔡如平立即召開中共東莞縣委會議,傳達廣東省委關于繼續(xù)進行武裝暴動的決定,研究在東莞組織工農武裝暴動的計劃,發(fā)動和帶領東莞人民與反動派勢力堅決作斗爭。

次月,中共廣東省委委派中共中央南方局軍委委員趙自選到東莞,在周氏宗祠召開東莞、寶安兩縣縣委負責人會議,研究通過舉行工農武裝暴動,配合廣州起義。會議宣告成立東寶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以趙自選為顧問,蔡如平任總指揮、寶安縣委書記鄭奭南任副總指揮。下轄4個大隊:第一、二大隊由東莞縣負責,大隊長分別是周達墀、葉漢庭;第三、四大隊由寶安縣負責。與此同時,廣東省委派陳均平回到虎門,幫助東莞縣委組織和發(fā)動工農暴動。#p#分頁標題#e#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武裝斗爭和軍隊的重要性。在這種背景下,東寶工農革命軍的首要任務是呼應正在籌劃中的廣州起義。中共東莞縣委認真做好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首先整頓了各支部,并在各區(qū)設立巡視員,然后加緊進行各區(qū)武裝力量的訓練和集結。

是年12月1日,中共廣東省委發(fā)出《緊急通告》,要求各地黨組織“立即起來領導農民暴動,奪取鄉(xiāng)村縣鎮(zhèn)政權,最少亦應進行騷動……”東莞縣委根據這一指示,立即通知各地工農武裝,集結待命,做好武裝暴動最后準備。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廣州起義爆發(fā),但起義在第三天就遭到失敗。由于廣州起義比原計劃提前舉行并很快失敗,原定的全省暴動計劃因而被打亂,全省大部分地區(qū)未能如期舉行暴動。當時,廣州通往四周的交通中斷,中共東莞縣委得不到廣東省委的具體指示,獲悉廣州起義爆發(fā)的傳聞后,在大沙鄉(xiāng)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立即舉行暴動,奪取莞城及虎門,占領軍事要地,策應廣州起義。

后傳來廣州起義失敗的消息,東莞縣委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多數與會者認為,廣州起義已經失敗,此時若再進攻縣城和虎門等地,已經失去牽制敵軍配合廣州起義的作用;加上集結的農民武裝兵力太少,敵軍已作戒備和防范,如果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強行攻城,不但會造成慘重的傷亡損失,而且也無法取得勝利。于是,東莞縣委決定放棄這次暴動。

東莞工農武裝暴動雖然未能如期舉行,但它是在革命處于低潮的形勢下策劃組織的,既鼓舞了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的斗志,也使共產黨人和群眾看到了團結起來的力量,看到革命勝利的希望。

紅色旗幟飄揚,革命斗爭不息。

在離周氏宗祠革命舊址不到20公里處的大朗東山廟,也留下了東莞工農武裝斗爭的印跡,即東寶工農紅軍領導機關遺址。

東莞、寶安兩縣山水相連,同扼珠江要沖。1928年5月28日,東莞、石龍、寶安三地中共負責人在東山廟召開聯(lián)席會議,決定東莞、寶安兩縣派出武裝集結于兩縣交界的東山,以此為中心,向鄰近地區(qū)發(fā)展,實行武裝割據,進行土地革命。東莞、寶安兩縣負責人隨即進駐東山,在東山廟設立領導機關。兩縣黨組織領導的部分武裝隊伍,也開進東山,黨組織按照工農紅軍建制,對集中的武裝進行整編,準備從游擊戰(zhàn)爭入手,擴大紅軍和赤衛(wèi)隊組織。

紅色基因薪火永傳

“周達墀是橋梓村第一個共產黨員,也是屋廈農會的主要領導人。1927年11月任東寶工農革命軍第一大隊長?!闭f到這里,周淑彬倍感自豪。她驕傲于橋梓村擁有的紅色名片: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東寶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舊址、屋廈農民協(xié)會舊址、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陳列館、東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1928年3月,中共東莞縣委機關遷往萬江永泰村。屋廈農會自行解散,但橋梓村仍然是中共組織活動的主要據點之一。往昔崢嶸歲月激蕩,紅色基因厚植莞邑大地。橋梓村每年都吸引不少人慕名前來參觀。據介紹,2015年以來,總計約有7萬人次前來這里參觀。周國良曾參與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陳列館籌備工作。他介紹,2015年6月29日,在周氏宗祠舉行3個革命舊址牌匾揭牌儀式,中共東莞縣委舊址陳列館開館。2017年,周氏宗祠申報為東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8年,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成為市紅色旅游路線重要景點之一。

在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陳列館,記者看到紅底黃字的“入黨誓詞”。據介紹,每年約有1萬人次來這里,多是來進行黨建活動,重溫入黨誓詞。同時,躍入眼簾的還有《關于確認東寶工農武裝革命軍總指揮部舊址的函》。經過多年收集史料和深入考證,2015年,中共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確認,現(xiàn)存的屋廈周氏宗祠為東寶工農武裝革命軍總指揮部舊址。

周國良介紹,橋梓村非常重視保護周氏宗祠革命舊址。他指著祠堂前的小廣場說,“為了配合革命舊址建設,提升舊址風貌,村黨委花了三年時間,通過宣傳教育活動,對縣委舊址周邊部分民居樓進行了立面改造,并促成縣委舊址陳列館前一戶村民異地搬遷,村民也因此改善了居住環(huán)境?!?/p>

實際上,早在1993年,常平鎮(zhèn)橋梓、蘇坑、下墟三村,便又集資對周氏宗祠革命舊址原貌進行了維修。

而在大朗,現(xiàn)存的東山廟宇是1996年和2009年兩次重建的,占地面積191平方米,建有廟堂一間,廟前仍遺留當年供游擊隊員飲用的流水井一口,井水甘甜可口。

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風華,東莞工農革命軍旗幟依舊飄揚,紅色基因薪火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