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對上流社會的想象都是錯的。
01
這段時間,
最震撼全球的事件,
就是愛潑斯坦案了。
02
有些人可能還不了解愛潑斯坦案,
我先簡單科普一下。
03
愛潑斯坦,
是美國的一個大富豪,
發(fā)跡于華爾街,
在全世界多個國家,
都擁有豪宅、私人飛機、大農(nóng)場。
04
同時,
愛潑斯坦還是著名的“兒童慈善家”。
早在1998年,
他就創(chuàng)立了國際失蹤和被剝削兒童中心,
在5大洲近30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
“尋找和拯救失蹤和受剝削的兒童?!?/p>
05
但所謂的“兒童慈善家”,
僅僅只是一個幌子而已。
20年前,
愛潑斯坦花費巨資,
在加勒比海附近買了一個小島,
然后把它打造成了私人豪華度假區(qū)。
他把從世界各地“拯救”的兒童,
都悄悄運送到這里,
專供權貴階層享樂。
06
那些上流社會的權貴階層,
在這里可以享受兩種服務:
一是未成年兒童性服務,
二是獲得從兒童身上提取的可以延緩衰老的腎上腺素等藥物。
因為“服務者”都是兒童,
所以此島又被稱為“蘿莉島”。
07
2015年的時候,
因為一次意外事件,
蘿莉島被曝光于世。
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
愛潑斯坦的“兒童性交易帝國”,
漸漸浮出了水面。
2019年7月,
愛潑斯坦因為組織兒童性交易被捕。
2019年8月10日,
愛潑斯坦死在了獄中,
死因是“上吊自殺”。
但這個“上吊自殺”實在是太可疑了:
當天晚上,
攝像頭恰好壞掉了,
牢房恰好無人巡查,
他的舌骨恰好骨折了。
隨著愛潑斯坦的死去,
很多秘密就此沉入海底,
案件也逐漸被大家遺忘。
08
最近這段時間,
愛潑斯坦案之所以再次引起全球關注,
是因為一份被法院封存的文件曝光了。
這份長達943頁文件顯示:
170多位頂級權貴,
在過去十幾年里,
曾經(jīng)多次光臨蘿莉島。
這些權貴里有政要,
比如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夫婦,
比如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夫婦,
比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比如英王室安德魯王子。
這些權貴里有富豪,
其中多位是超級富豪,
比如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
這些權貴里有學界名流,
比如大科學家霍金。
這些權貴里有法律界大佬,
比如泰斗級人物艾倫·德肖維茨。
這些權貴里有娛樂界大明星,
比如小李子,
比如安吉麗娜·朱莉。
總之一句話,
這份名單實在是駭人聽聞。
09
而最近的法庭文件顯示:
愛潑斯坦還悄悄錄下了安德魯王子、克林頓等人的性愛視頻。
10
愛潑斯坦案,
最讓我震驚的地方在于兩點。
第一點:
我萬萬沒想到,
那些平時看起來德高望重的大人物,
那些平時光鮮無比的上流社會大佬,
骨子里竟然這么齷蹉。
11
十年前,
有家著名報紙報道過一個事件:
警方截獲了大量被非法販賣的珍稀野生動物,
其中173只熊掌,
是從野生熊上砍下來的。
這些野生熊掌都是誰在吃呢?
記者調(diào)查得知:
食客以官員和富商為主。
記者問他們:野生動物好吃嗎?
食客說:其實不太好吃。
記者問:那你們怎么還吃?
食客說:因為這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
我曾經(jīng)思考過一個問題:
為什么一些人有了權、有了錢之后,
就會萌生一些畸形癖好,
比如干吃熊掌/玩幼童這樣的變態(tài)之事?
后來我終于想明白了:
他們其實就是在享受“權力的快感”,
享受“這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的稀有感。
所以越是稀有越是禁忌,
他們就越是覺得刺激。
《紙牌屋》中有句臺詞說得好:
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關于性的,
但性本身除外,性是關于權力的。
12
第二點:
我萬萬沒想到,
歐美權貴抱團竟然也搞“投名狀”。
我以前認為,
“投名狀”這種東西,
只有東亞社會才有,
現(xiàn)在才知道,
歐美國家的“投名狀”,
比東亞社會厲害太多了。
少部分去蘿莉島的人士,
其實并不是享受“未成年性服務”的,
也不是為了獲得“延緩衰老的藥物”,
而是為了加入權貴的圈子。
如何才能加入?
你得上交“投名狀”。
這個“投名狀”,
就是你必須得來蘿莉島:
你來蘿莉島跟我們一起犯一次案,
一起享受一次未成年服務,
弄臟自己的手,
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根繩上的螞蚱。
就像一個法官所說的:
“他們中一些人未必真的是戀童癖,
但是想要取得信任,
就必須一起作惡,
同流合污,留下把柄,
然后才能一起分享權力、金錢和名譽?!?/p>
13
中國有句俗話,
用來形容鐵桿關系或者利益聯(lián)盟,
“一起同過窗,
一起扛過槍,
一起嫖過娼?!?/p>
這句話,
用來形容愛潑斯坦案也非常恰當:
大家都一身騷,
誰也不比誰更清白,
這樣才能成為一根繩上的螞蚱,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14
寫了這么多,
其實就說一句話:
愛潑斯坦案再次證明了一個真理,
上流社會的終點是下流。
15
網(wǎng)上有一個問題:
真實的上流社會是什么樣子?
下面有很多回答,
但大部分回答,
都把上流社會想象得太美好了。
有人甚至把上流社會想象成了影視劇的樣子:
大家都穿著奢侈品,
文質(zhì)彬彬,
謙遜有禮,
都會彈鋼琴,
花藝、畫展輪著來。
但真正的上流社會其實不是這個樣子,
賭王何鴻燊說過一句大實話:
“上流社會多半是下流之人,
下流社會多半是清高之人,
要用下流的手段進入上流,
再用上流的手段搞下流的事?!?/p>
所謂上流社會,
其實就是上等人行下流事。
16
上流社會的人,
比下流社會的人壞多了。
“上流社會的人,
最擅長用下流的手段,
維持自己的上流生活。
而下層社會的人,
則習慣用上層的執(zhí)念維持自己的自尊,
而心甘情愿讓自己活在下層社會里?!?/p>
17
這世上,
最齷齪最下流的事情,
都是上流社會的人干的,
蘿莉島只是一個代表而已。
學者劉瑜有句話說得好:
“每一個普通人能作的惡,
都是非常有限的。
但插上權力的翅膀,
就能讓這種惡乘上系數(shù),
變得非??植馈!?/p>
18
永遠不要把大佬們想象得很美好,
他們之所以顯得美好,
是因為你沒看到他的另一面而已。
前段時間,
我在一篇稿子里說過一段話,
今天再重復一次:
在跟一些位高權重的人打交道時,
從江湖地位上,
我們可以足夠尊重他,
但是從人格上,
千萬不要覺得矮他一等。
那些身居高位的人,
道德并不比我們高尚,
人性并不比我們優(yōu)良,
只是離得遠了,
有權勢掩護,
顯得高大偉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