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蛇吞象”吃掉安世半導體,拿下歐菲光的“果鏈”業(yè)務后,聞泰科技為接下來幾年的疲軟埋下了大雷。構建起的半導體設計、產品集成和光學模組三大業(yè)務飛輪,反倒使得聞泰科技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之中。如此局面下,市場不禁質疑聞泰科技一系列并購的真實目的。
文|韓 湘
12月2日,一則美國又準備將包括“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ODM制造商”聞泰科技在內的等多家公司列入制裁名單的“小作文”,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
消息一出,聞泰科技應聲大跌超9%報36.73元/股,當日收盤跌幅略有收窄至7.84%報37.50元/股,總市值466.5億元。
事實上,在2024年來,聞泰科技一直處于跌跌不休的狀態(tài)。8月28日更是跌至24.06元/股的52周最低,市值也跌破了300億元關口。不過隨后而來的小牛市,將聞泰科技暫時從資本市場的泥坑中拖出。
但拉長時間線看,和2020年初狂飆至171.88元/股,市值超過2000億元相比,短短四年時間,聞泰科技股價跌幅超過86%,市值蒸發(fā)更是超過1800億元。在2024年9月底的小牛市后,聞泰科技股價“翻倍”,但就不到500億的市值相比,跌幅還有77%,市值也沒了1600億元。
在下跌趨勢中,二股東無錫國聯(lián)集成電路投資中心和格力電器旗下的珠海融林,都在急切減持。無錫國聯(lián)集成電路投資中心三個月時間里已經套現(xiàn)了5.15億元,珠海融林也要減持1%的股份。
聞泰科技,何以至此?
兩次并購,不斷被提起
以代工起家的聞泰科技,依靠實力和趨勢把握,成為國內ODM的龍頭。但伴隨消費電子行業(yè)的寒冬,聞泰科技代工業(yè)務的毛利率持續(xù)縮水下探。無奈之下,聞泰科技走上了一條并購的道路。
2019年10月,聞泰科技舉債拿下了大名鼎鼎的安世半導體。作為全球領先的分立與功率芯片IDM龍頭,安世半導體在2018年的生產總量超過了1000億,繼續(xù)穩(wěn)居全球第一。如此行業(yè)地位,安世半導體估值300億元。
當時的聞泰科技,凈資產不到40億元,卻舉債斥資268億元拿下了安世半導體近80%的股權,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跨境并購。
并購完成后的一年,聞泰科技營收大增140%,凈利潤更是相較2018年大增了20倍。市值也從130多億元一路暴增至2020年的2000億元,增幅很猛。
但是,“蛇吞象”的并購也給聞泰科技帶來了商譽隱患。2018年,聞泰科技的商譽僅有13億元,但2019年聞泰科技的商譽猛增至227億元,其中安世半導體產生的商譽為214億元。隨后的幾年,聞泰科技的商譽一直維持在200億元以上。
也就是說,聞泰科技的業(yè)務基本面反轉了,但也暗藏著巨大的商譽減值的隱患。
除了“蛇吞象”拿下安世半導體進入半導體設計領域外,聞泰科技還在2021年以17億元的價格,拿下被踢出“果鏈”的歐菲光的光學模組業(yè)務資產,進入了“果鏈”。
但是,進入“果鏈”之后和蘋果合作兩年,聞泰科技的光學模組業(yè)務便虧損了將近7億元。2023年底,聞泰科技宣布停止生產特定客戶光學模組產品,選擇及時止損。毫無疑問,“特定客戶”非蘋果公司莫屬。
兩次并購,會在聞泰科技的發(fā)展史上,隨時被提起。發(fā)展得好了,并購起到了推波助瀾、錦上添花的作用。發(fā)展的不好,那就是“蛇吞象”式的并購大傷了公司元氣,致使步入困局等。
凈利潤持續(xù)收窄
“增收不增利”,早就是聞泰科技的常規(guī)操作了。
「數(shù)智研究社」發(fā)現(xiàn),從2020年至2023年間,聞泰科技的營收從517.1億元暴增至612.1億元,節(jié)節(jié)攀升。但歸母凈利潤指標,卻從24.15億元一路縮水到11.81億元。
到2024年三季度,聞泰科技實現(xiàn)營收531.6億元,同比大增近20%。但4.1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卻大降了80.26%,單看扣非凈利潤的話,更是驟降了96.40%。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收不增利的大局面下,聞泰科技的盈利能力也在持續(xù)下降?!笖?shù)智研究社」發(fā)現(xiàn),從2020年至2024年三季度,銷售凈利潤從4.76%一路下跌至0.81%,銷售毛利率也從15.21%下降至10.01%。
毫無疑問,在經歷消費電子的寒冬和汽車半導體行業(yè)的無限內卷后,聞泰科技的利潤空間,遭到極限擠壓,只能說是賺點辛苦錢了。
但聞泰科技也并非一無是處,在增收不增利、股東減持、董事長被立案調查、主體信用評級被下調的多重負面影響下,聞泰科技依然拿出高額的費用投入到研發(fā)中去。
在自身競爭力偏弱,且消費電子賽道、汽車半導體行業(yè)過于殘酷的背景下,聞泰科技只能繼續(xù)在研發(fā)上打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