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期貨,大起大落。
記者丨李惠琳
國際糧食價格從高位回落,金龍魚暫時松了口氣。
金龍魚的核心產(chǎn)品食用油,原材料大豆、棕櫚油都依賴進口。今年3月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金龍魚的采購成本大增。
以大豆為例,同花順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6月,進口大豆現(xiàn)貨上海港每噸最高漲至5600元,比3月下旬的低點4130元漲了35%,到8月18日每噸價格回落至4980元。
大宗商品價格坐過山車,金龍魚的利潤也跟著大起大落。
今年第一季度,金龍魚的凈利潤只有1.14億元,第二季度則猛漲至18.62億元,漲了15倍多,就與大宗商品的價格有關。
兩年前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后,金龍魚的市值一度漲至7800億元的高點,被捧為“油中茅臺”,隨著業(yè)績下挫,市值大幅縮水。8月25日,金龍魚收報45.10元,市值約2445億,距離高位已經(jīng)跌去5000多億。
時運不濟,在掙脫原料周期的路上,金龍魚一邊產(chǎn)品提價、縮減費用,一邊尋找出路。
1
薄利多銷
就體量而言,金龍魚的確能與茅臺一拼。作為中國糧油界的“巨無霸”,金龍魚2021年的收入為2260億元,相當于兩個茅臺。
不同的是,茅臺靠大單品打天下,金龍魚靠的是多元化,主打產(chǎn)品是廚房食品,在食用油領域以40%的市占率常年位居第一。此外,還有大米、面粉及掛面、調味品、食品原輔料等產(chǎn)品。
金龍魚的規(guī)模雖大,但處在產(chǎn)業(yè)鏈中游,議價能力不強,賺的是加工辛苦錢,生意靠薄利多銷。
好光景時,金龍魚的毛利率只有12%左右,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一漲價,其毛利率直接掉到個位數(shù),只有7.09%。
在金龍魚主營業(yè)務的成本結構中,原材料占了近九成,最主要的原料大豆又占了近五成。
金龍魚所需的大豆、棕櫚油依賴進口,供應鏈不穩(wěn)。金龍魚管理層表示,受南美干旱天氣以及俄烏沖突等影響,“2021年底到現(xiàn)在,國際大宗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波動的幅度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p>
以大豆為例,2022年上半年,采購價格為每噸5369元,比去年同期漲了821元,單這一項,金龍魚的采購成本就花了366億元。
而且,國產(chǎn)的水稻、小麥、油籽,價格也有所抬升。因此,上半年金龍魚的營業(yè)成本增加了20%,多花了184億元。
金龍魚嘗試將成本轉移至消費端,2022年食用油產(chǎn)品已調過兩次價格。然而,消費需求減弱,市場競爭加劇,又受限于民生剛需品的屬性,調價空間有限。
為了消化成本壓力,金龍魚只好縮減其他開支,2022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同比減少8%、1% ,合計節(jié)省了4600萬元。
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金龍魚的凈利潤還是同比下降了33.47%至19.76億元,凈利率只有1.81%。
2
盈利靠期貨?
對于金龍魚來說,無法控制原料價格的上漲,抗風險靠炒期貨。
為了規(guī)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損失,通過期貨、外匯等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是業(yè)內的常規(guī)做法。金龍魚也熱衷此道。
公司管理層提到,大豆從南北美采購到銷售,需要約三個月,棕櫚油主要采購于馬來西亞、印尼等地,運輸?shù)絿鴥纫惨粌芍軙r間,有套保的需求。
今年第二季度,金龍魚的凈利潤回升,期貨功不可沒,其衍生金融工具收益4.7億元,而第一季度虧損14.6億元。
只是,期貨收益不確定,盈虧難料。中國食品產(chǎn)業(yè)分析師朱丹蓬向《21CBR》記者表示,“炒期貨是金龍魚必須要做的,但風險也較高?!?/p>
回顧過去幾年,本來用于平滑業(yè)績的期貨交易,卻成了金龍魚利潤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2017年至2019年,金龍魚炒期貨連賺三年,最輝煌的2017年,凈利潤50億元中,期貨交易收益貢獻了56%,帶動凈利潤增長了8倍。
不過,投資場上沒有常勝將軍,2020年后金龍魚的期貨收益轉虧,利潤隨之縮水。2021年金龍魚的衍生金融工具投資虧損17億元,導致營收增長16%的情況下,凈利潤下滑了31.15%。
面對投資者質疑“公司期貨為什么一直虧損”,金龍魚總裁穆彥魁解釋,從會計記賬角度來看,期貨的損益需要及時計入利潤表,但現(xiàn)貨的損益需要等到銷售后才能體現(xiàn),會存在時間差。
而期貨收益的不確定性,也讓金龍魚增添了幾分投機色彩。
3
入局預制菜
賣米、面、油難掙錢,期貨收益又大起大落,金龍魚試圖找出更穩(wěn)定和賺錢的生意。
“未來公司會在廚房食品領域進行更多的布局,例如玉米淀粉、糖、調味品、酵母、日化用品、植物肉、中央廚房等?!苯瘕堲~管理層表示。
調味品的業(yè)務,攻勢最猛。2021年,金龍魚推出了超10款新品,全面入侵“醬油一哥”海天味業(yè)的陣地。
相比食用油的寡頭競爭,調味品行業(yè)集中度低,市占率提升空間較大,且利潤要厚得多。參照海天味業(yè),市場占有率不到8%,2021年的營收只有金龍魚約1/9,凈利潤卻是它的1.6倍,毛利率常年達到40%。
金龍魚做調味品是水到渠成,比如醬油,所需大豆、米、白糖等原材料是現(xiàn)成的,金龍魚此前就為海天、李錦記提供醬油原材料豆粕的加工,而且在技術上也不是難事。
原有的經(jīng)銷商體系、線下渠道也可以沿用,無需重新搭建。遍布全國的6033家經(jīng)銷商,在幫金龍魚賣油的同時,也能順道賣調味品。
最近兩年,預制菜成為廚房食品的新風口,金龍魚也跟風入局,著力打造中央廚房,做醬料包、預制菜、餐食等。
2022年上半年,首個建成的央廚園區(qū)在杭州落地,首批預制菜產(chǎn)品下線。
《21CBR》記者注意到,金龍魚在山姆會員店銷售的一款預制菜“豐廚紅燒獅子頭”,售價59.9元(1kg),在APP上有474個評價,好評率96.4%。
金龍魚舍得砸錢,重慶、廊坊、西安的央廚項目年內投產(chǎn),同時在廣州、天津、鄭州、太原等20多個城市投建項目。
朱丹蓬認為,中央廚房涉及基地、食材、加工、供應鏈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是鏈接前端原料生產(chǎn)和后端凈菜供給的核心,未來前景不錯,與金龍魚的規(guī)模也匹配。
只是,潛力賽道,玩家眾多,競爭激烈。
在朱丹蓬看來,金龍魚優(yōu)勢明顯,“既有品牌和規(guī)模效應,更有集約化產(chǎn)業(yè)鏈整合能力,預制菜應該會成為它的第二增長曲線?!?/p>
目前金龍魚的預制菜仍處于起步階段,短期難以提振業(yè)績。金龍魚管理層表示,“新品類短期與油、米、面等產(chǎn)品的銷量相比,還是很小?!?/p>
靠著微利的生意,金龍魚奠定了千億糧油霸主之位,如今躍入藍海,打響了新一輪廚房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