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學家由單個未受精卵孕育出哺乳動物后代
孤雌生殖指的是單個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成胚胎的繁殖方式。這種繁殖方式通常存在于魚類和爬行動物中,但并不存在于哺乳動物中。哺乳動物采取有性生殖,在這個過程中來自雄性和雌性的DNA會重新組合,這樣子代會同時擁有來自兩個親代的基因。此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哺乳動物體內(nèi),少數(shù)一些細胞只會表達來自母親或父親的基因。在一項發(fā)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的新研究中,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聯(lián)合制造出了通過孤雌生殖誕生、存活直至成年的小鼠。
研究人員從雌性小鼠體內(nèi)獲得了未受精的卵細胞,通過向其中注入一種酶和利用基因編輯改變7個印跡控制區(qū)域(在發(fā)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甲基化情況,使卵細胞進入了接受精子后的正常受精狀態(tài)。
隨后,他們多次重復實驗,并將這些編輯后的卵細胞都植入了同一個小鼠體內(nèi)。該雌性小鼠生下的所有小鼠都活過了幼年時期,但只有一只活到了成年且能正常繁殖后代。研究顯示,孤雌生殖在哺乳動物中也是可行的,但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來源:環(huán)球科學
最新推薦
閱讀排行榜
欄目索引
相關內(nèi)容